第28章.小学时的范文-《我的回忆录之五十有二》
            
            
            
                
    第(3/3)页
    在我写完回忆录大纲后第一时间就开始两边翻找,父亲在创业城找,我在家里找。
    保留的东西多有好也有坏。
    好处是可以回忆起更多的东西。
    有些时候很多人和事都没有什么印象了,但一看东西就又回想起来了。
    坏处是留的东西太多有时候想从中找出某一件具体的简直是太难了。
    经过两边同时20多天的翻找,于今天共同确认,截至今天晚上11点前是找不到了。
    但有个共识是这篇作文肯定会在未来某个不经意的时间里会再次出现。
    于是我在这里留下400字的空地方。
    为小学时的范文而留白!
    等到找到了,再把它补到这里来。
    其实虽然没找到这篇作文,但再次读过的时间离现在还不远,我还是能记得一些,其实就是很多形容词堆砌起来的一个劳动场景。现在看自然是可笑,但当时就是那个写法。
    被评为范文后受益的不是因为文章怎么样,而是由此增加的自信。
    所以这篇文章真的不重要了。
    之所以花费这么多的笔墨介绍这些,是想让人知道,我从小印象极深的基本上都是字块儿、生字、背课文、写字、小学范文等。
    肯定是因为喜欢才记忆深刻。
    这些都是文笔所必需的,肯定也都是偏文科的,由此看来我最后弃理学文不是没有道理的。
    至少现在看来能记得的都是语文。
    至于数学,除了两道题外,基本上可以说没有什么记忆。
    既然还记得两道题,就不能说完全没印象。
    我曾不止一次和别人吐槽,我有些题是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就一直没弄明白过,根源就来源于这两道题。
    题目一是一个水池有两个进水阀门,单独开甲阀门多少小时可以注满水池,单独开乙阀门多少小时可以注满,水池底部有个放水口,如果水池满了打开后多少小时可以把水放没有了。现在问同时开甲乙两个注水阀门再同时打开放水口,多少时间可以注满。
    出题的人纯是闲的。
    我四十多年也没遇见过这种场景。
    题目二是甲从a地到b地骑车用多少时间,乙走路用多小时间,现在乙走了多少分钟后甲发现他忘记某物品,然后骑车去追,用时多久后追上了乙,把东西交给乙后骑车返回,结果两人同时分别到达ab地,问两地多远。
    这个真不知道,现在也不会。
    同样是四十多年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忘记某物品的事儿倒是极多,也不仅仅我忘记,比如女儿有一次上学就忘带书包了,但基本上都是返回去取或是让别人送一下,从来也人没要求算一下时间或距离。
    看来我天生就不是做这种无聊数学题的料儿。
    这点深受女儿鄙视。
    她幼儿园时学的分糖果题夫人已经给我讲了好几遍我现在还是不会。那是真的转不过弯,幸好当年我小时候没有这样的题。
    既然数学不好玩儿从小喜欢的又都是写作方面的东西,那么就选择写吧!
    毕竟写作也如画画一样,看着自己搜肠刮肚地写出的“名章名句”,那种历经山重水复后的快乐开心也是无可替代的。
    毕竟柳岸之花很美。
    那就努力吧,毕竟山重水复是绝对不会自动过渡到柳暗花明的。
    继续走吧!
    哪怕还有更多的时候是踏遍了青山也没见到一片柳叶。
    那也没什么。
    就如路遥说的那样:正如一个农民春种夏耘。到头一场灾害颗粒无收,他也不会为此而将劳动永远束之高阁;他第二年仍然会心平气静去春种夏耘而不管秋天的收成如何。
    确实没什么。
    毕竟沿途也有风光!!
    也如画!
    也如诗!
    第(3/3)页